第一章流行疾病診斷及防治
第一節 高熱性疾病綜合征
“豬高熱性病癥”即豬高熱綜合癥,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病癥,主要發生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天氣,以20-80kg的豬發病率最高,同時出現高熱,用藥后迅速退燒,停藥后高熱反復,只吃青料不吃精料,并伴發全身敗血癥。
主要癥狀:
豬體溫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減食或只吃青飼料不吃精料,皮膚發紅,耳邊緣、腹下和四肢內側等多處皮膚有斑塊狀,呈紫紅色。呼吸困難,呈犬坐勢,喜伏臥;部分病豬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糞便干燥呈球狀,尿黃而少、混濁。懷孕母豬出現早產、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防治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癥治療”的辦法。
1、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按1:300稀釋后進行1次有效消毒
2、藥物預防:在炎熱、高溫天氣或豬群轉欄、注射疫苗時,用以下組方給藥可有效減少發病
處方1:正氣清開靈+強效鏈弓紅 ,拌料 ,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2:速效感冒清 +強效鏈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3:清瘟敗毒散+強效鏈弓紅,拌料, 每天1次,連用3-5天
藥物治療:
處方1:高熱119+粉針王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急退+精品西林+特效肺炎康與生長肽+VC,肌肉注射 ,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高熱重癥與混感血清,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低溫怪病不吃針+高熱重癥與保胎針+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二節 咳喘性病癥的防治
咳喘性病癥是豬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綜合癥狀。咳喘性病癥是由細菌、病毒、支原體、外界變化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混和感染導致。多暴發于6~10周齡仔豬和13~20周齡育成豬,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
主要癥狀:
1、發熱型咳喘:包括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豬流感、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鏈球菌病、弓形體病。表現精神沉郁,減食或不食,眼分泌物增多,急性發病時體溫升高,突然死亡。有的咳嗽,喘氣(尤其運動、吃食、氣候突變時更嚴重),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犬坐式喘氣,口、鼻流出白色或帶血的紅色泡沫;
2、無熱型咳喘:包括豬萎縮性鼻炎、豬喘氣病、圓環病毒病、豬后圓線蟲病。表現噴嚏、鼻塞、鼻變形萎縮,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
3、腹瀉型咳喘:包括豬瘟、豬偽狂犬病、弓形體病、蛔蟲病等。表現咳嗽、喘氣、腹瀉,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
防治措施:
1、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癥治療”;
2、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按1:300稀釋后進行1次有效消毒。
3、藥物預防:
處方1:鎮喘散+強效鏈弓紅 ,拌料 ,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2:生命金剛+咳不怕 ,飲水 ,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3:流感血凝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拌料,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4:殺蟲炮或殺蟲一壩 ,拌料 ,驅蟲后第2-5天喂生命金剛
4、藥物治療:
處方1:喘毒克與抗毒精針+精品西林 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連用2-3天
鎮喘散+電解多維 ,拌料 ,連用3天
處方2:呼暢與特效肺炎康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生命金剛+電解多維+瘟毒經典,飲水 ,連用3天
處方3:母幼神針與特效肺炎康 ,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 ,連用2-3天
處方4:呼暢與高熱經典+阿莫西林鈉,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 ,連用2-3天
瘟毒經典+VC+電解多維,飲水 ,連用3天
處方5:七毒流感血清+怪病頭孢 ,混合肌注 ,每天1次 ,連用2-3天
高熱119+電解多維+VC,飲水,連用3天
處方6:變色金針與水針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 連用2-3天
第三節 不食性病癥的防治
不食性病癥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營養不良、毒素中毒、藥物中毒等一種或多種致病因子綜合作用,刺激損傷豬只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致使豬只在臨床上表現為不吃,其結果導致豬只抗病力下降,病豬迅速消瘦,貧血,甚至衰竭死亡。
主要癥狀:
1、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的厭食:主要表現為高燒不退、精神不振、絕食、喜飲水,消瘦,被毛粗亂;呼吸困難、咳嗽;腹瀉,機體消化功能紊亂。
2、病中、病后不食:長期濫用抗生素或藥物超大劑量使用等原因引起的藥物慢性中毒癥,或長期使用霉變飼料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癥。
3、營養不良,長期喂泔水,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厭食不吃。
4、各種非典型病癥引起的厭食、絕食癥:主要表現為排黃尿、血尿、蛋白尿,體溫正常或低燒,不食或絕食,或只喝水、吃青草不吃料;皮膚呈紫紅色,蒼白、黃疸,消瘦。
5、母豬產后營養不良,體溫低下或體溫升高,體質虛弱。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通風、清潔干燥,增強豬群體質。
2、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進行1次有效消毒;夏季殺滅節肢動物(虱、蚤、螨)、吸血昆蟲(蚊、蠅)等,減少疫病通過叮咬傳播。
3、藥物預防:每3個月用殺蟲藥驅蟲1次。 驅蟲后的第3-4日用健胃藥拌料飼喂。
處方1:殺蟲一壩,1次,開胃健脾肽,每天1次,連用2天
處方2:殺蟲炮 ,1次 ,解毒健胃消食通便散,每天1次, 連用2天
處方3:電解多維+開胃健脾肽,拌料,每周1次, 連用,2天
4、藥物治療:
處方1:低溫怪病不吃針+怪病克+VC,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用1-2天
處方2:高熱119+混感頭孢與怪病克+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1-2天
處方4:瘟毒經典+生長肽+VC與特效紅弓鏈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1-2天
處方5:健胃促芻保胎針+VC與混感血清,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四節 腹瀉性病癥的防治
腹瀉性病癥是多種致病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飼養管理性腹瀉、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毒素性腹瀉、應激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等。
主要癥狀:1、體溫升高(個別體溫正常)、食欲不好,精神不佳,出現嘔吐,機體消瘦脫水。
2、腹瀉,糞便粘稠呈漿糊狀或水樣,糞便顏色分別為黃色、白色、灰白色、灰綠色、黃綠色、紅色或黑色、腥臭、附有粘膜或偽膜。
3、消瘦、耳、胸、背、腹部皮膚發紫。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適時接種相應的疫(菌)苗進行免疫。
2、藥物預防: 處方1:清熱解毒腸炎康+強效連弓紅 拌料 每天1次 連用3天
處方2:立撒止屙+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拌料 每天1次 連用3天
處方3:特效止痢靈散,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3、藥物治療: 處方1:痢疾120與母幼神針,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四季腸痢舒+穿心蓮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腫痢雙決+穿心蓮注射液,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痢急停+穿心蓮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5:金雙特 ,肌注 ,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五節 皮膚變色性病癥的防治
皮膚變色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中毒等一種或多種致病因子對豬體的綜合作用的表現,致使豬只皮膚出現發紅、發紫、蒼白、黃疸、藍色、潰爛、出血等癥狀。
主要癥狀:
1、皮膚發紅、蒼白或黃色:由豬丹毒、豬鏈球菌、附紅細胞體、弓形體蟲等引起高燒40~42℃反復或持續不退,糞便干燥,咳嗽氣喘等。
2、皮膚發紫或變藍:由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病、豬副傷寒、中毒等引起體溫升高至41~42℃,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持續腹瀉,四肢、耳根、胸前、腹下等皮膚出現紫斑或出血點。
3、皮膚潰爛:由豬口蹄疫、豬水皰病、豬痘、滲出性皮炎、豬疥癬等引起鼻端、舌面黏膜、口腔黏膜和蹄部、乳房皮膚發生水皰和爛斑。
防治措施
1、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適時接種的疫(菌)苗進行免疫。
2、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按1:300稀釋后對圈舍、用具等進行1次有效消毒,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3、藥物預防: 處方1:清瘟敗毒散+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高熱混感清+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正氣清開靈+氨芐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4、藥物治療:皮膚發紅、蒼白或黃色
處方1:變色金針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變色金針與高熱119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紅弓球殺與高熱經典,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皮膚變藍
處方1:抗毒精針+炎毒菌克與變色金針,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經典+粉針王與生長肽+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混感專治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高熱119+怪病頭孢與保胎針+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皮膚潰爛,潰爛部位用碘冠按1:40倍稀釋涂搽患部,并涂牛磺軟膏或紅霉素軟膏。
處方1:瘟毒經典+阿莫西林鈉,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抗毒精針+怪病頭孢與生長肽+VC,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急退+精品西林與怪病克+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六節 高致病性藍耳病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由藍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傳染病,該病夏秋季多發,以厭食、發熱、繁殖障礙(懷孕后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呼吸困難(特別是仔豬)、皮膚及耳發藍,死亡率高為特征。
主要癥狀:母豬:懷孕中后期發熱(40℃以上)、厭食、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產弱仔,耳部、四肢末端皮膚發紺;仔豬: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肌肉震顫、后軀癱瘓、共濟失調,一周內死亡率可達40%,隨年齡的增長癥狀逐漸減輕;公豬:公豬一般不表現癥狀,只是精液品質下降。
防治措施: 1、疫苗接種,控制繼發感染;
2、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進行1次有效消毒。
3、藥物預防: 處方1:高熱經典+電解多維 飲水 每周連用3天
處方2:清瘟敗毒散 拌料 每周連用3天
處方3:生命金剛+電解多維 飲水 每周連用3天
4、藥物治療:處方1:變色金針與急退+生長肽+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特效紅弓鏈與混感專治,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抗毒精針+粉針王與水針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抗毒排疫増免肽3號與混感血清,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七節 豬流感
豬流行性感冒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統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粘膜發炎為主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主要癥狀:突然發病體溫升高40~42℃,呼吸困難、咳嗽、打噴嚏,眼和鼻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肌肉、關節觸摸有痛感,食欲減退或不吃,四肢無力常臥地不愿走動、喜歡打堆,結膜潮紅。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圈舍清潔衛生,注意通風透氣,減少各種應激。
2、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按1:400稀釋后對圈舍進行1次有效消毒,發病期一日1次,連用1周。
3、藥物預防: 處方1:流感血凝素+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2:清瘟敗毒散+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3:速效感冒清+氨芐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5天
4、藥物治療: 流鼻涕、噴嚏、高熱不食,伴咳嗽或呼吸困難
處方1:七毒流感血清+抗毒精針與怪病克+維生素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七毒流感血清+急退與保胎針+維生素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七毒流感血清+精品西林與生長肽+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高燒反復,伴發皮膚發紅、發黃、變藍,便秘、昏睡
處方1:七毒流感血清+怪病頭孢與混感血清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七毒流感血清+瘟毒經典與變色金針,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七毒流感血清+精品西林與喘毒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八節 豬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俗稱“爛腸瘟”。急性以出血敗血癥、慢性以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為特征。
主要癥狀:
1、典型性豬瘟:體溫升高至42℃,持續不退,食欲廢絕,喜歡打堆或鉆草,先便秘后腹瀉,鼻、耳、腹下、四肢內側等皮膚出血或紫斑;公豬包皮積尿,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
2、溫和性豬瘟:體溫持續在40℃左右,病豬消瘦,貧血,食欲時好時差,精神時好時壞,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皮膚有紫斑和壞死痂塊。
3、繁殖障礙性豬瘟:母豬懷孕期間出現流產、產弱仔或木乃伊胎、產仔量下降。
4、仔豬先天免疫耐受性豬瘟:7~21日齡的仔豬出現持續腹瀉并拌發有高燒。
防治措施:1、疫苗接種為主;
2、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消毒豬圈和飼養用具;
3、 藥物預防: 處方1:清瘟敗毒散,拌料 連用2-3天
處方2:正氣清開靈,拌料 連用2-3天
處方3:瘟毒經典+電解多維,飲水 連用2-3天
4、藥物治療:控制繼發感染
處方1:抗毒精針+粉針王與VC+生長肽,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經典+全能500與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瘟毒經典+精品西林與混感專治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急退與特效紅弓鏈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九節 豬圓環病毒病
豬圓環病毒病(斷乳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由豬圓環病毒2型引起,并能干擾豬巨細胞改變或抑制豬免疫系統,使豬對感染十分敏感而直接引起豬的多系統衰竭綜合癥。本病常與其它病原共同感染,導致豬只嚴重的病理損害和較高的病死率。
主要癥狀:斷奶仔豬(6~8周齡)呼吸困難、肌肉震顫、不愿走動、生長緩慢或停滯、腹瀉、逐漸消瘦、體重減輕,可視粘膜蒼白、有20~30%的病豬出現黃疸。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減少各種應激,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2、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按1:300稀釋后對圈舍、用具等進行噴霧消毒,每周1~2次;發病期一日1次,連用1周。
3、藥物預防: 處方1:混感先鋒+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 ,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2:清瘟敗毒散+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3:抗毒排疫増免肽1號與牲血肽 斷奶前第3天分兩側肌注,1次
4、藥物治療:
處方1:瘟毒經典+腫痢雙決與生長肽+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抗毒精針+痢疾120與抗毒排疫増免肽1號,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穿心蓮注射液+痢急停,混合肌注 每天1次 連用2-3天
處方4:抗毒精針+抗毒排疫増免肽3號,混合肌注 每天1次 連用2-3天
抗毒排疫増免肽2號,拌料 ,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十節 豬副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叫豬多漿膜炎綜合癥,是由豬嗜血桿菌所引起豬的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一種傳染病。以肺的漿膜、心包膜、腹腔漿膜和四肢關節漿膜纖維素性炎為特征。
主要癥狀:多發于哺乳仔豬和斷奶前后的仔豬。1、出現體溫升高至42℃,食欲不振或厭食,皮膚紫斑,呼吸困難、咳嗽、呈犬坐姿勢,共濟失調、可視黏膜發紺、尖叫,關節腫脹疼痛、跛行、顫抖。2、懷孕母豬流產(高熱),泌乳母豬跛行、母性改變,呼吸困難、咳嗽,公豬跛行。剖檢可見腹膜、胸膜、心包膜、腦膜和關節發炎,有漿液性、化膿性、纖維素性蛋白滲出物,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灰白色。
防治措施:
1、藥物預防: 處方1:強效連弓紅, 拌料, 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炎毒菌克,飲水,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抗毒排疫増免肽3號 ,飲水,每天1次,連用3 天
處方4:氨芐西林可溶性粉,飲水,每天1次,連用3天
2、藥物治療: 處方1:特效紅弓連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經典+全能500與生長肽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急退+精品西林與保胎針+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特效紅弓連與低溫怪病不吃針,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十一節 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病簡稱附紅體病,是多種動物共患的一種散發的熱性、溶血性傳染病,以高熱、貧血、黃疸為特征,又稱紅皮病。以夏、秋季多發,病豬感染后可大批死亡。
主要癥狀:體溫升高至42℃,呈稽留熱;病豬不愿走動,喜爬臥擠堆;呼吸困難,可視黏膜蒼白,黃疸。全身皮膚發紅,以耳部,鼻鏡,腹部皮膚最為嚴重,有些豬耳部,腹下,腹股溝及四肢部位可見先發紅后出現不規則的紫斑,指壓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
防治措施: 1、殺滅吸血昆蟲; 2、注射器械嚴格消毒,避免血液傳播。 3、藥物預防: 處方1:強效鏈弓紅,拌料,每周連用2天
處方2:紅弓球殺,飲水,每周連用2天
4、藥物治療: 處方1:特效紅弓鏈與混感血清,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2:紅弓球殺與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3-5天
處方3:水針王與牲血肽,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3-5天
第十二節 弓形體病
弓形體病是由豬弓形蟲寄生于多種動物細胞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蟲病,以高熱、呼吸困難為特征。以7-9月高溫、悶熱、潮濕的暑天多發。 主要癥狀:體溫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不食,糞干帶粘液,以后耳、鼻盤、腹下等處出現紅斑,隨后變為暗紅色至紫黑色。同時表現呼吸困難(犬坐式呼吸)。有的便秘、下痢交替(仔豬多見水樣腹瀉)。 最后臥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體溫下降而死亡,有的豬死時口流泡沫樣液體。懷孕母豬主要表現為高熱、厭食、昏睡數天后流產、產出死胎或弱仔。 防治措施: 1、及時滅鼠; 2、禁止貓進入豬圈舍,防止貓糞便污染豬飼料和飲水; 3、 藥物預防: 處方1:強效鏈弓紅, 拌料,每周連用2-3日 處方2:抗毒排疫增免肽2號,拌料,每周連用2-3日 4、藥物治療:用藥早療程足,首次用加倍量 處方1:特效紅弓鏈與混感血清,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日
處方2:混感專治與急退+生長肽+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日
處方3:變色金針與水針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日
處方4:混感血清與急退+混感頭孢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日
第十三節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肺炎為特征,慢性感染豬生長速度降低。是目前集約化養豬場的主要疾病之一,斷奶仔豬和架子豬發病率最高。
主要癥狀:
1、最急性型:突然發病、體溫升高達41~42℃,呼吸困難、死前從口鼻流出帶血色的泡沫狀分泌物。
2、急性型:體溫升高40~41℃,咳嗽喘氣,呈犬坐式呼吸,耳、鼻、眼以及全身皮膚出現紫斑。
3、亞急性:呈間歇性咳嗽,食欲減退,增重較慢等。剖解可見胸腔有血樣積液,纖維素性胸膜肺炎。
防治措施 :
1、加強飼養管理,每周用碘冠按1:300稀釋后對圈舍、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1次;發病期1日1次,連用1周。
2、藥物預防:保持圈舍通風,并“一頭發病,全群給藥”,以避免疫病相互傳播,交叉感染。
處方1:鎮喘散+咳不怕,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百毒清+強效連弓紅 ,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咳不怕+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3、藥物治療:
處方1:炎毒菌克+急退,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119+黃金頭孢 ,混合肌注,每天2次,連用2-3天
處方3:特效肺炎康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十四節 豬肺疫
豬肺疫又名豬巴氏桿菌病、豬出血性敗血病。是由多殺巴氏桿菌引起的以呼吸道出現癥狀和發生病變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俗稱“鎖喉風”,常與豬瘟及豬丹毒并發。急性呈敗血癥變化,咽喉部腫脹,高度呼吸困難。以夏秋濕熱季節多發。
主要癥狀:
1、最急性型:呈敗血癥狀,病豬體溫突然上升到41-42℃,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口鼻粘膜發紺。皮膚上發生出血性紅斑,頸部腫大,病豬呈犬坐姿勢,數小時至一天內死亡。
2、急、慢型主要表現咽喉腫大,呼吸困難,皮膚上有紫紅斑,拖延時間較長,病豬逐漸消瘦、衰竭而死。
防治措施: 1、適時接種疫苗;
2、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進行1次有效消毒,發病期每天消毒1次,連續1周。
3、藥物預防: 處方1:抗毒排疫增免肽2號,拌料 ,連用2-3天
處方2:百毒清+電解多維 ,拌料,連用2-3天
處方3:速效感冒清+炎毒菌克,拌料,連用2-3天
4、藥物治療:
處方1:特效肺炎康與混感專治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119+青霉素與VC+生長肽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急退+鏈霉素與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特效肺炎康與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5:喘毒克與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十五節 豬丹毒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發生于架子豬。其特征是:在皮膚上呈現圓形、方形或菱形的紫紅疹塊,所以又叫“打火印”。以夏季多發。
主要癥狀:
1、急性型又稱敗血型:發病突然,體溫升高到42℃以上,食欲廢絕,臥地不起,皮膚上出現大小不規則的紅斑,指壓褪色,去壓復原,病程很短,死亡率較高。
2、亞急性型(又稱疹塊型)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同的紅色疹塊,可突起于皮膚。病初體溫升高(41-42.5℃),食欲減退,便秘等。后期疹塊表面出現小水泡,后來泡液干燥而結成大小不等的痂皮而脫落,體溫隨之下降,病勢減輕,經治療可恢復。
3、慢性型可拖延數月之久,最后常因過度衰弱而死。
防治措施:
1、適時接種疫苗;
2、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進行1次有效消毒,發病期每天消毒1次。
3、藥物預防: 處方1: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速效感冒清 ,拌料,連用2-3天
處方2:強效鏈弓紅+百毒清 ,拌料,連用2-3天
4、藥物治療: 處方1:高熱119+全能500與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高熱經典+炎毒菌克與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急退+青霉素鉀+鏈霉素 ,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十六節 喘氣病
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最易感。常因繼發感染肺疫、胸膜肺炎、豬瘟、藍耳病等造成死亡。
主要癥狀:
1、急性型:新發豬群,以仔豬、哺乳豬、妊娠豬多發,劇喘、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時發痙攣性陣咳,體溫正常,呼吸困難時食欲減退,死亡率高。
2、慢性型:多見于老疫區中大豬,長期咳嗽,早晨、晚上吃食或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咳嗽時拱背、伸頸、頭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為止。體溫不高,但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易發生繼發感染。
3、隱性型:老疫區多見,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在夜間出現輕微的咳嗽和喘氣。
防治措施:1、加強科學管理,采用“全進全出”制度,適時接種疫苗。
2、藥物預防:全群給藥
處方1:鎮喘散+強效鏈弓紅,拌料,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2:生命金剛+咳不怕, 飲水,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3:混感先鋒+不咳氣顆粒,拌料,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4:鎮喘散+咳不怕 ,拌料,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處方5:清瘟敗毒散+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連用3天停5天再用3天
3、藥物治療:
處方1:喘毒克與抗毒精針+鏈霉素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鎮喘散+電解多維,拌料,連用3天
處方2:呼暢與特效肺炎康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生命金剛+電解多維+瘟毒經典,飲水,連用3天
處方3:母幼神針與特效肺炎康,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不咳氣顆粒+電解多維,飲水,連用3天
處方4:呼暢與高熱經典+卡那霉素,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瘟毒經典+VC+電解多維,飲水,連用3天
處方5:呼暢與生長肽+VC ,分兩側肌注, 每天1次,連用2-3天
強效鏈弓紅與鎮喘散,拌料,連用3天
第十七節 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在臨床上,急性型以腦炎和敗血癥為主癥,慢性型以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膿腫為特征。以溶血性敗血性鏈球菌病的危害最大。以夏、秋季和潮濕悶熱的天氣多發。
主要癥狀:
1、敗血型:最急性的突然死亡,不見任何癥狀;急性的病豬體溫升高至41℃~43℃,呈稽留熱,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或廢絕,糞便干燥,結膜潮紅,耳尖、四肢下部及腹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鼻腔流出黏液或膿性淡紅色泡沫樣鼻液,個別出現神經癥狀(轉圈、倒地側臥、四肢劃動)叫聲嘶啞。
2、關節炎型:一肢或幾肢關節腫大、疼痛、跛行,嚴重時不能站立,體溫升高,個別病仔豬搶不上吃奶而逐漸消瘦,衰竭死亡。
3、腦膜炎型:主要感染哺乳和斷奶仔豬,體溫42℃,拒食,便秘,鼻流出漿液性或黏液性鼻液。出現神經癥狀(磨牙、空嚼、轉圈、頭向上仰、運動失調、后肢麻痹)呈游泳狀劃動,最后昏迷死亡。
4、心內膜炎型:多發于仔豬,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難,皮膚蒼白或體表發紺,迅速死亡;常與腦膜炎型并發。
5、淋巴結膿腫型:下頜淋巴結膿腫,開始硬腫熱痛,后期化膿成熟變軟,皮膚破潰、膿汁流出,可影響采食,咀嚼,重者吞咽困難,一般不易死亡。
防治措施: 1、藥物預防:全群給藥
處方1:混感先鋒+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周連用2天
處方2:百毒清+強效鏈弓紅,拌料,每周連用2天
處方3:氨芐西林可溶性粉,飲水,每周連用2天
2、藥物治療:成熟的膿腫用手術刀剖開,用碘冠1:400稀釋沖洗干凈后撒上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或氨芐西林可溶性粉或強效鏈弓紅粉,結合全身治療用以下組方給藥
處方1:混感專治與高熱經典+噻呋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1-2天
處方2:高熱119+炎毒菌克與跛痛靈,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1-2天
處方3:急退+全能500,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1-2 天
處方4:炎毒菌克+高熱經典,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1-2天
第十八節 仔豬黃、白、紅痢
黃白痢又稱仔豬下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仔豬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拉白色稀糞為特征。紅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1周齡仔豬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癥。
主要癥狀:1、仔豬紅痢:主感染1周齡內的仔豬。臨床發病快,出生后數小時就可出現,從發病至死亡很少超過3天,被感染后排紅色粘液狀稀糞,死前全身震顫、抽搐;剖解可見空腸呈紅色,粘膜下廣泛出血。
2、仔豬黃痢:主感染10日齡內的仔豬。臨床主見拉黃色水樣稀糞,內含凝乳塊,精神沉郁、不食、脫水、昏迷而死。急者不見下痢,倒地而死。剖解可見小腸卡他性炎癥,腸粘膜腫脹、充血或出血,胃粘膜紅腫,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多汁。心肝腎有變性,嚴重者有出血點。
3、仔豬白痢:主感染10-30日齡的仔豬。病豬排乳白色、淡黃綠色或灰白色粘稠而帶腥臭味的糊狀糞便,常引起大批仔豬脫水死亡或生長發育不良,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發展。
防治措施:1、預防為主,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進行1次有效消毒。
2、藥物預防:
處方1:仔豬三針保健
1-3日齡 牲血肽1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2毫升,分兩側肌注
7日齡 牲血肽2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5毫升,分兩側肌注
21日齡 牲血肽2毫升與四季腸痢舒1.5毫升,分兩側肌注
處方2:產前1周 過奶止痢+強效連弓紅,拌料喂母豬 連用3天
1日齡 牲血肽1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2毫升 ,分兩側肌注
7日齡 牲血肽2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5毫升,分兩側肌注
處方3:產前1周 母仔全康+強效連弓紅,拌料喂母豬 連用3天
1日齡 牲血肽1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2毫升,分兩側肌注
7日齡 牲血肽2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5毫升,分兩側肌注
處方4:母豬:產前1周 ,三痢統治,拌料,連用3天,抗毒排疫増免肽1號,肌注,1次
仔豬:1日齡 ,牲血肽1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2毫升,分兩側肌注
7日齡 牲血肽2毫升與抗毒排疫增免肽1號0.5毫升,分兩側肌注
3、藥物治療:
處方1:痢疾120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日1次,連用2-3天
處方2:痢特爾與生長肽 ,分兩側肌注,每日1次,連用2-3天
處方3:穿心蓮注射液與痢疾120,分兩側肌注,每日1次,連用2-3天
處方4:腫痢雙決與生長肽 ,分兩側肌注,每日1次,連用2-3天
第十九節 仔豬水腫病
仔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奶前后仔豬的一種腸毒血癥。斷奶前后、體況最好、生長最快的仔豬多發,以突然發病、出現水腫為特征。
主要癥狀:仔豬開始出現腹瀉和便泌,走路不穩、共濟失調,有的盲目走動或轉圈,肌肉震顛;后期側臥不起,不時抽搐,四肢作游泳狀劃動,觸之尖叫,叫聲嘶啞。眼瞼、下頜、臉部、前額、唇及喉頭嚴重水腫,嚴重時上下眼瞼僅一條縫隙,口吐白沫,呼吸困難。剖解可見胃壁、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不宜突然更換飼料;飼料營養全價、均衡(富含VE、硒等營養物質)。
2、斷奶后一到三周內,降低蛋白質含量,添加豐富的青飼料,三周后,逐步恢復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做到少喂多添,喂至7~8成飽。
3、藥物預防:斷奶前、后1周
處方1:紅眼消, 拌料 ,每天2次 連用3-5天
處方2:抗毒排疫増免肽1號與牲血肽 分兩側肌注,1次
處方3:電解多維+抗毒精針,飲水,每天2次 連用3-5天
4、藥物治療: 處方1:腫痢雙決與抗毒排疫増免肽1號,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電解多維 ,飲水,每天2次 連用3天
處方2:腫痢雙決與怪病克+VC,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痢疾120與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二十節 豬口蹄疫
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獸及人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熱、口、蹄出現水泡為特征。冬、春、秋季多發
主要癥狀:病初體溫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減食;口鼻、舌面、蹄冠、蹄叉等部位發紅、腫脹,然后出現米粒大到黃豆大小不等的水皰,行走困難,患肢蹄部不敢著地;哺乳母豬的乳頭常出現水皰,引起疼痛而拒絕哺乳仔豬;水泡破皮后形成爛斑,若無細菌感染,經1周后可逐漸愈合康復;嚴重者病豬蹄殼脫落。仔豬、哺乳仔豬感染后,常因心肌炎和急性胃腸炎而突然死亡。剖解可見“虎斑心”。
防治措施:
1、適時接種疫苗,每周用菌毒剎或碘冠按1:300稀釋后圈舍、場地、用具進行1次有效消毒,糞便做無害化處理,發現疑似口蹄疫病豬應立即上報,并隔離消毒,對發病現場嚴格封鎖,禁止人畜在封鎖區內流動。
2、藥物預防: 處方1:清瘟敗毒散 , 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正氣清開靈+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混感先鋒+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3、藥物治療:潰爛處用碘冠按1:20稀釋后直接涂搽,一日3次,連用3~5日。
處方1:瘟毒經典+炎毒菌克,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瘟毒經典+阿莫西林鈉 ,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急退+怪病頭孢與VC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4:高熱經典+黃金頭孢 ,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3天
第二十一節 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
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是引起豬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病原。深秋、冬、春季節多發。以嘔吐、劇烈腹瀉、傳播快(2至5天傳遍全群)為特征。
主要癥狀:這三類病毒引起的疾病發生后的外觀癥狀基本相似,均表現為突然發病,且只要有一頭發病,無免疫力的易感豬群,在二至五天內就傳遍全群,發病豬只表現為拒食、嘔吐、劇烈腹瀉。通常排灰色水樣稀糞,嚴重時呈噴射狀,所排稀糞有時可見泡沫樣附著物,體溫有時偏高或正常。無繼發感染,常1周左右自行康復。
防治措施:1、加強管理,有效接種疫苗,每周用碘冠或菌毒剎進行1次有效消毒,發病期每天1次。
2、藥物預防: 處方1:特效止痢靈散+強效連弓紅,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三痢統治+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立撒止屙+氨芐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4:痢急停 ,飲水,每天1次 連用3天
3、藥物治療: 處方1:痢疾120與抗毒精針+怪病克,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抗毒精針+高熱重癥,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3:痢特爾+瘟毒經典,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4:腫痢雙決+抗毒精針,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第二十二節 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癥
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癥發生于母豬產后,以不食、乳房腫脹、體溫升高、陰道流膿性分泌物為特征。
主要癥狀:產后12小時至2、3天內發生。母豬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有的分泌少量乳汁,乳房腫脹、發熱、觸摸敏感、乳房內實質感覺堅硬。母豬俯臥、不讓仔豬吮吸。陰道排出黃白色或褐色有臭味的分泌物或排出有惡臭的膿性分泌物。
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做好分娩舍衛生及接產消毒工作。
2、藥物預防: 處方1:產前、產后 母幼神針 ,肌注,1次
處方2:產前、產后 母仔全康 ,拌料 ,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3:產前、產后 特效紅弓連,肌注,1次
3、藥物治療: 處方1:增奶抗炎靈+全能500,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處方2:增奶抗炎靈+怪病頭孢與開胃通便針,分兩側肌注,每天1次,連用2天
處方3:增奶抗炎靈+炎毒菌克,乳房分點注射,每天1次,連用2-3天
潔爾馨 ,子宮灌注,每天1次,連用2-3天
公司將進一步增強市場服務功能,如有需要,請致電:技術咨詢電話:13890096916;業務電話:13808150748;對公司建議:0813-5801098。
|